第43章 拓跋力微:打进张家口,活捉张翼德(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当时辽西、右北平沿岸,袁公驻军但凡有缺漏,也都会勒令糜竺从辽东贴着海岸、运到濡水、卢水、灅水沿岸各县。久而久之,这三个郡的边防军需,等于是高度依赖辽东屯田的余粮,反而与南方的冀州沟通较弱,交通也相对不便。

我军从这三郡择机入关,汉人仓促之间也回防不得,定然可一鼓而下!即使遇到坚城不降,绕过便是,可以继续一路往富庶的渤海郡劫掠!

刘备如今志满意得,都修了这么多年运河了,就想着主动侵略我们,如此自大,正好给他一个教训。”

拓跋力微等人听了高干这么详细的筹划,觉得把握确实挺大。

不过拓跋力微毕竟也是一代雄主,历史上让鲜卑人趁着汉末之乱往上崛起了一大个台阶,所以哪怕看的兵法不多,军事嗅觉还是挺强的。

他这些年对南方的事情也多多少少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又借鉴了刚才高干的描述,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

“从右北平入寇,确实遇到的抵抗能最小。不过,高将军你也说了,早在当年袁公牧守北疆时,糜竺便在辽东广建海船贸易,辽西与右北平有所短缺,也能走海路补给,比从渤海郡走陆路沿海北上还便利。

如今汉人的海船运输之利,恐怕比当年更强了吧?我辈草原枭雄,全仗弓马之利,若是到了沿海,汉人以舟船沟通,我军的优势便发挥不出来了。

刘备也算一代雄主,他平素敢如此布置北疆防务、重所重而轻所轻,定然是有其道理的。

说不定他就是觉得河套、并州、上谷、辽东等地的北疆,远离海岸,部队往来支援迟钝,所以得就地驻扎重兵。

辽西等地濒临渤海,万一他是对汉军的驰援速度有信心,这才减少驻军花费,如之奈何?

再说,刘备修运河的计划,重西而轻东,只为改善从赵地至中山的内陆航运,却不在乎是否便捷地联络到涿郡、渔阳,这不正说明汉人未来不需要靠运河来沟通辽西、右北平沿海么?”

拓跋力微如此谨慎推阻,让高干也是内心颇为不快,这又不是他一家的事儿,刘备是所有草原军阀的大患。就算他的计谋规划有风险,那你能拿出更好的么?

要是什么都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啊!这种时候,哪怕有点小风险,也该搏一把了,等死肯定是最差的那条路!

谷/span另外,高干和拓跋力微,毕竟对于中原朝廷近年来的航海力量发展缺乏一个真实的认知。

他们在中原尤其是幽州并州地区,还有点情报渗透,在朝中也能得到极个别原本袁绍故吏的通风报信。

但这些部门和地区的情报来源本身就窄,跟大汉的海军/航海力量体系没有交集,以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朝廷各部门之间的保密制度,外加古代信息传递的缓慢,高干对大汉海军实力的认知,还停留在“最多比糜竺时期强一点”的层面。

拓跋力微之所以差点歪打正着猜对,不是他智商比高干高,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懂,对未知有恐惧。

而且高干来劝他开打、给他提供方略,拓跋力微天然就站在了一个“如何提防被推销员诈骗”的提防心态下,疑神疑鬼。

双方的智商是一个层面上的,差距只是立场。

高干少不得老生常谈,最后反复澄清,强调“汉朝的海军力量,估计也就比糜竺时期强了没多少。不可能大范围千里快速调兵调物资支援。

辽西和右北平要想被快速驰援,出发基地只能是辽东的赵云,而赵云是会被其他方向牵制住大部分兵力和物力的,这就导致汉人的快速驰援规模会很小。

其他南方甚至中原、黄河流域的主力驻军,要想海路来渤海北岸各地,难度会非常高,速度也会非常慢,来不及的”。

拓跋力微对这里面的细节,自然还有不少推敲考量,过程便无需一一赘述,反正高干就是靠着这套分析,最后好歹把大家都说服了。

最后,为了加一道保险,高干还提出了一个诱敌佯攻之计,在主攻正式开始前,把汉人的注意力误导到别的方向上,进一步迟滞总攻开始后汉人的反应速度。

这个计划是这样的:让乌桓楼班单于和他高干自己,带着袁家的一部分嫡系部队,加上少量打着“被高干带路引来的鲜卑仆从军”旗号的鲜卑人马,一起大展旌旗、以状军威,从广宁假装对张飞发起佯攻。

不过这些部队主要要发挥弓骑兵游斗的战术,骚扰而不深入,把声势做大,把中原朝廷的预备队吸引到幽州最西部,在幽州中东部拉扯开一个空虚缺口。

而且,高干之所以要用乌桓人佯攻,就是为了让做局更逼真。因为众所周知乌桓的领土相对靠东,而鲜卑在西。现在乌桓人都在幽州西部动手了,那更东边肯定草原军队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