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门神(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少了他的插手,重组内阁一事,将会变得简单一些。

现在的内阁,相当于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之职位,目前,唯有诸葛亮一人担任丞相,原本这个丞相位置,只是起到顾问的作用而已,六部的实际抉择权利,还在皇帝手中。

但是诸葛亮上任以后,就不太一样了。

几乎已经将内阁的权利扩大到历朝历代的巅峰,通过内阁,间接掌控了六部。

要是放在以前,赵长青是不愿意过问这些事情的,毕竟,他清楚诸葛亮的为人,知道这样的臣子可能会揽权,但是绝对不会做出任何不忠之事。

不过就目前而言,光是为了百年之后的魏国,为了现在年龄还小的太子,赵长青便就觉得,有些事情,必须在他这一代就完成才行。

三日后,大朝会上,赵长青郑重宣布,改组内阁。

将原内阁宰执之权,合理分配到六部。

现将内阁丞相位改置为殿阁大学士职务,比如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

在文渊阁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内阁真正的政务办理地点。

当然,文渊阁大学士还是诸葛亮,即内阁首辅大臣,在民间依旧被称之为宰相,不过,权利被大大削弱了而已。

改组内阁的初衷已经完成,赵长青开始督促诸葛亮专心战事了。

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那便是,看不惯诸葛亮继续打败仗下去了。

其实改组内阁这件事情,要是换做其它朝代,非得出问题不可,毕竟,这会使朝野动荡,政局不稳,但是太初这一朝,没这么多琐事,他们对赵长青的敬仰,几乎就已经上升到了信仰那般的程度,所以很听话,皇帝说一就是一。

因为大臣们的配合,才让赵长青大刀阔斧的改组内阁之余,没有遭受到太多的反对声音,进行的那是相当年顺利。

诸葛亮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显得很无奈,皇帝都这样背后捅刀了,自己一个做臣子的,还能怎么办?

不过,他并没有过多的情绪去指责皇帝这件事情做得不对。

毕竟,要是换做自己,也会想方设法的削弱丞相的权利。

自古以来,相权在皇权之下,易出盛世。

若是相权与皇权持平,极容易出问题。

他写了一封信,极力赞成皇帝改组内阁一事。

这是他的态度。

他要让皇帝知道,他从来都是一心一意的为皇帝做事,没有过二心,对于皇帝的决策,他素来只有坚持和皇帝站在一起这一个念头而已,绝无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