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人,郑建国已经见过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大使馆开馆后,自己跟着其他留学生忙完了,最后以最小的研究生身份接见了次。</p>
而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郑建国在两次回国时所见,身份也变成了哈佛的双料博士,以及保护伞集团和建国公司的老板。</p>
只是即便没有见过老人,郑建国也知道自己和老人间是分不开的,没有老人拍板的恢复高考,他现在指不定就会当个工人,或者是成了无根浮萍。</p>
甭管之前谁提没提过搞活经济,郑建国都知道共和国是在老人的带领下,才有了后来的了从温饱到富强的转变。</p>
就这点上来说,老主席带领全体国人站了起来,而老人缔造了共和国的辉煌,还收回了被列强强行租借走的港岛和澳门,有力的维护了共和国的完整。</p>
当然,郑建国也知道自己在老人心中的地位,那就是大局观没什么问题,但是足够自我和跳脱,不过这和他的追求有关。</p>
常规上来说,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名和利当中选一个,因为名利双收的机会实在太少,谁遇到都可以说是人生大圆满那种。</p>
至于郑建国,他是在有了名和钱后,想的是在人类历史中,名垂千古!</p>
这个野心足够大,大到算得上是前无古人,秦皇汉武那样的也是干成了事业后,才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彪炳史册了。</p>
而郑建国,则是在还没干成之前,就制定好了要名垂千古的目标,再去一步步的实施。</p>
钱,只是这个目标中的工具。</p>
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工具。</p>
至于怎么赚钱,郑建国已经看不上像是医疗器械专利分成,发明个喷水枪,小孩子的滑板车等小钱。</p>
郑建国所考虑的赚钱方式,那最小是以亿美元为单位计算的,两条高速路和广场协议前借贷美元,以及广场协议后小鬼子的房地产泡沫,这些都是以十亿百亿计的项目。</p>
也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二十年的项目。</p>
只是在暗暗的规划这些同时,郑建国也通过资本流通中,对于经济全球化这个趋势有了自己的分析和认识。</p>
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内的制造业,依旧是郑建国现在不敢接触的,当然他要是做个游戏机这种,以及生产个电脑连接器,以及委托程春先在搞的汉卡,那肯定是没问题。</p>
然而,正常人都知道芯片才是高科技,半导体才是未来四十年的核心,光刻机厂商什么的才是高科技企业。</p>
那么搞出了石墨烯的郑建国,当然更能体会这些技术的重要性,毕竟计算机不发展的话,他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再追加十倍的投资。</p>
既然高科技实业不能做,那么在知道未来经济会全球化的趋势下,郑建国能想到的便是遍及全球的分销和物流渠道了。</p>
前者,是郑建国给国内出口商品搭建的销售终端,而物流渠道则是参考着记忆中国内遍布城乡旮旯的快递点。</p>
在全球做渠道销售,郑建国自然干不过已经运营了几十上百年的大型连锁巨头,除非他打算持之以恒的砸上十年的钱。</p>
只是郑建国知道这些连锁巨头的最大优势,就是依靠集团化采购来压低采购成本,将产品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顾客们,毕竟你买一件和买一万件的钱绝对是不同的。</p>
至于采购成本这块,郑建国背靠共和国,特别是在国内已经有了个网络的他,是压根不把这些巨头们放在眼里,他现在缺的是渠道。</p>
那么当可以代表美利坚华人联合会的梁会长跑来,郑建国即便用脚指头去想,也知道他十有八九要谈这个事儿,所以当初就直接给了对方个软钉子。</p>
否则,郑建国早就直接去联系各地的华人联合会了,还用借着海选的机会,自己筛选分销商?</p>
合作,是只有在自己力所不逮,而又想去以小博大,联系些其他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块头大的,让出部分预期所得,去达到目的的行为。</p>
就如羊深高速和齐善高速中,奥古斯都和马修与郑建国的联合投资,是在双方都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合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