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绍唐出来的时候,白静辰早已经等候。上车之后,白静辰就开始不断的问江绍唐谈话怎么样?
“我只能说,他不但是商业超人,更是一位智者!”江绍唐说道。“早在很多年前,李嘉诚就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 相比他内心的隐秘世界,普通人更感兴趣的是他的财富帝国。”
白静辰点点头,说道:“其实李嘉诚最让我敬佩的,不是他在香港的成功,而是他在世界上的成功。你要知道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功商人很多,但一旦走上国际化道路,许多人就因不适应而铩羽而归。香港四大家族,只有李嘉诚可以走出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嘉诚就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且屡战屡胜,几乎从无败绩。而今,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遍布全球52个国家,从事的产业,横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个领域。集团员工超过26万人。而员工中,中国人只是少数,大多都是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他是如何做到的?”
“build on respect(建立在尊重之上)”江绍唐脱口而出的说道:“在我看来,尊重所有人,是李嘉诚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这么多年其能够驰骋全球的秘诀所在。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为什么要跟着你?你给我很多钱,但需要牺牲我的尊严,我不会跟着你;但如果你因为我有能力,尊重我,给我空间和舞台,我一定会跟着你。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在李嘉诚旗下公司,员工的离职率通常都非常低,多数员工都是跟着李打拼了数年的,这里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外,他们能留下来,更是因为如此(被尊重)。在我和他交谈的三个小时里,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这一点。李嘉诚认真地倾听每一个人的问题,生怕没有回答清楚,我是用普通话跟他交谈的,李嘉诚非常尊重我,就一直用普通话,虽然潮州话对他来说更自如。但是李嘉诚会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听问题时,专注如小学生;回答时,一定会看着对方。李嘉诚不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老板,他更愿意以“领袖”要求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
江绍唐说道:“在我和他交谈当中,李嘉诚曾这样自我解答: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早在很多年前,李就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比如说,负债率。李嘉诚对这一指标的控制,近乎偏执,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李嘉诚告诉我,长实2013年的负债比例是4%,和黄是21%,位于加拿大的Husky,负债比例只有12%。李嘉诚对此深以为豪,他从1950年开始做生意,对负债和贷款问题,一直非常小心处理,虽然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但也一路走了过来。 ]”
“老公。看来你这三个小时学会了很多东西啊!”白静辰欣慰的说道。
江绍唐说道:“尽管李嘉诚只有小学毕业,但是他却是最好学的一个!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李先生是富豪,却忘记了他是做工厂出身的。可能是跟工厂工作经验有关,与重视定坐标一样,李嘉诚对细节也很重视。做工厂的人,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李嘉诚开始做表带,后来做塑料花,这都需要对细节的把握。即便到现在,李嘉诚依然有着工厂情怀,他看到一个杯子,就拿起来研究说,这个可以怎么做怎么做。对李嘉诚来说,早期的工厂经历,是他最好的课堂。对做一个塑料花,原料怎么来的,怎么出口,怎么办手续,他了如指掌,而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认识,最早也来自这里。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李嘉诚做生意的原则,也形成于此时。早年,李嘉诚的英文并不好,但是塑料花又是出口的,如何用那么蹩脚的英文去说服别人,对李嘉诚是个很大的挑战。最终,他想出了一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货真价实,我的成本加25%,就是我的价格,而且,我永远是这个价钱。李嘉诚就这么找到了一个词典,就这么应付世界了。李嘉诚的这种原则,几乎贯穿始终——做人也是一样。或许这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嗯,有道理!始终如一,不但员工不会离开,他的客户也不会离开!”白静辰赞叹的说道。
江绍唐说道:“我和李嘉诚交谈这么久,其实我能感觉同时代的商人中,不少人栽在了最难处理的政商关系上,但李嘉诚却从未因此而烦恼。他对官员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嘉诚会怎么反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李嘉诚做人非常有原则,这让他在政界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李嘉诚曾给自己定了九字箴言: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政治和经济,根本上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很难处理的。李嘉诚跟我坦言,如果政治找上门来,躲也是躲不掉,他的原则是不参与政治,但关心政治。李嘉诚不喜好交际,在一些朋友看来,他很闷,有时还有点不合时宜。他有一次,一个官员在李嘉诚面前夸耀他们投了多少钱搞环保,李突然来一句,“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差点没把人噎死。另一个细节是,在2012年的特首选举中,李嘉诚支持的是梁的对手唐英年,选举结束后,有人劝他与梁重归于好,他回道:我们本来就没有怨,何来的和好?”
“呵呵,其实李嘉诚也是耿直之人,实话实说,不过也只有他这样分量的人才可以说这样的话,要不然早被人报复了!”白静辰说道。
江绍唐点点头,说道:“李嘉诚是有点不好玩,但是有一点,所有人都很喜欢他,那就是他的真心。李嘉诚自己也经常说,他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意,但每次做完生意之后,都会和客户变成朋友,有的更成为知己和事业的重要伙伴。有时候,“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其实李嘉诚做慈善比做企业更用心!”江绍唐对白静辰说道。
“哦!我知道他有一个个人基金会!”白静辰说道。
“可是你不知道李嘉诚决定设立个人基金会,是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而在更早些时候,他们就已经捐献巨资。2007年5月,《时代》杂志公布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人士,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一项,李嘉诚名列其中,与比尔#8226;盖茨齐名。然而,外界很少知道的是,李嘉诚做出这一决定,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金钱,也曾经对李充满诱惑。因为李目睹父亲从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落魄到一名寄人篱下的职员。李经历过没钱就没有尊严、没有家、无法读书的困境。所以,在创业成功之后,李也曾享受过金钱带来的快乐。1956年,28岁的李嘉诚已跻身百万富豪之列。那时候的他,体会到物质享受的乐趣,西装来自裁缝名家之手,手戴百达翡丽高级腕表,开名车,甚至拥有游艇。年轻时代的李嘉诚也开始尝试上流社会的玩意,玩新型莱卡相机,并在香港列提顿道半山腰买了面积近200平方米的新宅,将母亲接来同住。但是,就在搬进新家的那天晚上,李嘉诚彻夜难眠,第一次认真审视财富,“财富能令一个人内心拥有安全感,但超过某个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么强烈了。”李嘉诚亲自说的。后来至少在半年的时间里,李嘉诚一直郁郁寡欢,晚饭后,常一个人驾车到西环半山上的宝珊道发呆。李嘉诚说,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想明白了,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赋予财富新的意义!这就是李嘉诚后来对我说的,他领悟到: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嘉诚开始不断捐献,直至1980年,李已经52岁,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为弥补自己少年失学的痛和父亲因病去世的无奈,李将基金会捐献的方向主要放在两方面:教育和医疗。首先,李在故乡成立一所大学——汕头大学。办学是个无底洞,李此举曾引来一些朋友的担忧,但李志气坚定,少年失学的痛,转化成他对汕大的浓郁情感。李说,虽然他没有大学学历,却能创造一所大学。“就算汕头大学一夕之间被摧毁,我也会把它重建起来!现在,李嘉诚逢人便称,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