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两侧墙壁、城墙基下、夹墙里、壕沟等枢纽、要道、拐弯处,分布着大量的箭孔。
箭孔后的掩体里,备有立射或坐射的单人诸葛连弩。一名唐军士兵操作,就可射杀数十燕兵,让进入地道内的燕兵无路可逃。
为了防止燕兵用水、火、烟熏破坏地道,唐军还在地道内设有卡口、翻板、防烟盖、防水门,或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设有直通远处村落的突围口。
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除此之外,孙氏兄弟让士兵用挖掘壕沟的泥土在城内增筑黏土泥垒,作黏土泥垒数十万。众将皆不知这些泥垒将来会用于何处。但鉴于二人在业内的江湖地位,众将不敢质疑。
等到燕军攻城,城墙屡屡坍塌之时,众人才发现这些黏土泥垒的妙用。燕军每攻破一处城墙,李光弼就命人用黏土泥垒把缺口堵上,快速修缮,令攻城燕军大为光火,无计可施。
前几日,我两兄弟收到朋友书信,说太原之战,可让家学发扬光大,劝我等来将军这里效力。
我跟舍弟一商量,保境安民,积德行善,这是好事啊!胜过七级浮屠!
于是接受这位朋友的委托,特来将军营中,看看有无用得着我两兄弟之处,以效犬马之劳。”
李光弼听孙富咬文嚼字,兜兜转转说了半天,终于弄明白这三人的来历——世袭罔替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当今倒斗界的爷!
李光弼大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这是正儿八经的高手中的高手!
……
这两人正是白复的老友——‘孙大善人’孙富和‘土行孙’孙贵。
原来,白复在奔赴睢阳郡的路上,看到了史思明领兵向太原进发的军报。太原战略地位重大,不容有失。
白复分身乏术,突然想到了这两位倒斗界的前辈。
白复虽未去过太原,但听忠嗣师父多次讲起河东道和太原的地理情况。河东道土质坚硬厚实,北部多窑洞,聚落如堡,有崖窑和券窑等窑洞。
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土质也容易修筑地道,将老百姓家中的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这种地道可以设置弩箭孔、陷阱、翻口,使地道从百姓的隐蔽所发展为奇袭敌人的战斗设施。
想到这里,白复自然而然想到了孙富孙贵这两位掏坟掘墓的祖师爷。
可是,此时天下大乱,到哪里找这两个平日就隐姓埋名的人呢?
白复通过川帮资源,发动中原帮派和地下组织寻找二人。不到一个月,弟子遍布天下的丐帮找到两人,将白复书信带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