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核基地(1 / 3)

从头再来 老赵 3337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行程,柳侠惠终于来到了位于中国西部大山之中的一个军事基地。

这里属于绝密的‘三线建设工程’,除了上级领导和施工的部队,没有人知道这里的底细,不过柳侠惠除外。

说来好笑,并没有人网开一面向他介绍这里的情况,他是从后世的一位军人写的回忆录和据此改编的电视剧中了解到的。

他要在这里度过两个月的时光。

文革开始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其恶劣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文革开始时的口号是‘反对帝修反’,到了文革后期则变成了‘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明显地把苏联当成了头号敌人。

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虽然还在提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但是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苏联是太祖眼里最危险的敌人。

如果不是因为还在进行着的越南战争和台湾问题,中国恐怕早就跟美国讲和了。

这个时期中国高层的战略战术水平还停留在1949年,太祖深信农村包围城市和人民战争那一套,在全国大搞‘深挖洞,广积粮’。

这口号后面还有‘不称霸’三个字,但是此时的中国就是想称霸也没有条件啊。

称霸离不开强大的海军,中国的海军只有巡逻艇鱼雷艇小炮艇,几艘驱逐舰还是五十年代从苏联买来的,连近在咫尺的小小的金门岛都打不下来,谈何霸权?

柳侠惠是乘坐一辆带顶棚的解放牌卡车来到这个地方的。

护送他来的除了两个司机(他们轮换着开车),还有三个战士,其中一个姓杜的是班长。

柳侠惠全身都换上了草绿色的军装,只是没有领章和帽徽。

他的军装是四个兜的干部服,士兵的军装只有胸部两个兜。

他的换洗衣服和床单被子也跟普通战士的一样,被捆成了一个井字形的方方正正的背包,俗称‘豆腐块’,是杜班长和战士小王帮他捆好的。

另外还有一个草绿色的挎包,加上洗脸盆和行军水壶茶缸等等。

他自己虽然也会捆背包,但是远不如当过兵的人捆的那么好看。

他和杜班长等三人坐在车厢里。

开始的几个小时还好,聊聊天,看看风景,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可是渐渐地就不行了,越到后面越难受。

这是因为路况不好,卡车太颠簸了。

他晕车晕得很厉害,吃不下东西,恶心得直想吐。

那几个战士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杜班长为了照顾他,让他坐到驾驶室去,他没有同意。

等到达目的地时,他感觉自己头重脚轻,连站起来都有些困难了。

部队的一个姓李的女护士长来给他量了体温,三十九度半。

他躺在床上休息了两天病情才有好转。

这里是一座方圆一百多里都没有人烟的大山。

他住的地方是建在山沟里的一排木头营房,营房旁边有许多高大的树木,估计是为了打起仗来不被敌机发现。

他估算了一下,这几排房子总共住了大约两个连的兵力,是属于第一团第三营的。

杜班长是三营一连一排二班的班长,名叫杜永刚。

那些战士们包括杜永刚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来历,也不知道上级为什么要把他送到这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山沟里来。

他们背后猜测,这个城里来的年轻人可能是来部队上体验生活的文艺工作者。

他不知道的是,才几天的功夫,杜永刚班里的战士们已经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大学生’。

这个年代被称为‘大学生’可不是一种尊重,反而有些许轻视的意味。

从省城出发之前,一个姓徐的军官告诫他,不要向任何人打听这里的情况,也不要向这里的人透露他自己的情况。

柳侠惠已经从上面提到的那本回忆录和电视剧里了解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地下核基地。

这座大山里面已经被掏空了,并用大量的钢筋水泥进行了加固,可以容纳好几千人。

这里面不但储存了核武器,还有足够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杜班长所属的三营只负责外围的警戒,他们驻扎在此地已经两年了,除了杜永刚,其他人从来都没有进入过他们奉命保护的那个地下基地的内部。

柳侠惠对这个核基地里的秘密没有任何兴趣。

他知道,在这个年代,中国虽然拥有核武器,但是用处不大。

别说往美国苏联扔,就连扔台湾都办不到。

他现在化名柳志坚。

在他到达的第一天,一位姓高的军官(基地的副司令员)来见过他一面,和他寒暄了几句,并告诉他,如果需要什么就跟张营长提出来。

柳侠惠说他什么也不需要。

其实他心里后悔死了,都怪自己跟黄副部长说话时未经深思熟虑,结果被弄到这么个荒凉的鬼地方来了。

生活艰苦一点儿他倒是不在乎,怕的是这里太寂寞。

在春江县上山下乡时生活比这里还要艰苦,但是每天都能见到许多人,那些活泼可爱的女知青,还有肆无忌怛地和男人们打情骂俏的女社员们,她们即使长得不漂亮,也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而这里除了团部的那个李护士长,都是不拘言笑的男性军人。

那个李护士长倒是长得不错,不过听说她已经结过婚了,而且她平时都在团部,并不会到连队里来。

他不知道核基地内部是否驻扎有女军人,总之他来了几天一个都没有见到。

他这两年的桃花运太盛,猛地被命运抛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偏僻的角落里来,一下子还真不习惯呢。

张营长很照顾他,让他单独住一间屋子,说这样会安静一些。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安静只是相对的。

这里每天早晨五点半就吹起床号,战士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爬起来到外面列队出操,脚步声军歌声和口号声喊杀声响成一片,他哪里还能睡得着觉?

于是他干脆也起来跟战士们一起去出操。

整个营地只有他一个人的军装上没有领章帽徽,没过几天,大家就都认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