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今晚加班(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盛夏三伏,大人农闲,小孩暑假。

午后,烈日当头,让人昏昏欲睡。

树荫下,平房“格档”里,三三两两的都是无精打采的人。

忽然,一嗓子“冰糕雪糕!”

的叫卖声朦胧中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宁静,更唤醒了童年时代的我们。忙不迭地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远远看着白箱子,便飞快地挤到跟前。

卖冰棍的都是些半大小子或丫头,十四五岁,正是对赚钱最有期待也最感兴趣的年龄。

想到自己能赚钱了,他们可不管天多热,日头多烤人,骑着自行车,后座上驮着自己亲手仔仔细细用白纸糊的小箱子,便奔向了十里八村。

这些小木头箱子多是母亲的嫁妆,在卖冰棍时正好派上用场,至于为什么要把箱子糊成白色,这就无从考究了,反正大家都这么糊,白箱子便成了卖冰棍的象征。

价格好多年没变过,冰棍一毛,雪糕两毛,记得当时我一年当中只有生日那天才舍得买一根雪糕,雪糕的确比冰棍松软可口多了,但远不如冰棍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要不怎么这几年“老冰棍”卖得这么火,却没有卖“老雪糕”的呢。

卖冰棍的一一收好钱,从箱子内被窝里拿出冰棍挨个分给小孩,然后骑车继续转,我们嘴里化着冰棍,还得在后面跟着瞎吆喝几句才算过瘾。

卖冰棍的吆喝声,成了我们童年最美味的记忆。

暑假开学后不久便是秋收,冰棍顶多卖到稻子打场时。

秋收完成,也就是俗话说的“拾掇玩了”收花生米的便开进各个村庄,开着三轮车,到了街口停一停,喊上一嗓子:“收果子米子啦!”

听到这些吆喝声时,孩子们知道又要有好吃的了。陪着母亲剥了几晚上花生,母亲总得炒一些不能当花生米卖的瘪花生犒劳犒劳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