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起床,但母亲总是要早早起床为我们做饭上学。
比母亲们起床更早的,是那些卖豆腐的大婶大娘。
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她们便推着“轱辘马”(小推车)上面放一筐豆腐,走在还积霜的路面上,吆喝声格外传得远:“豆腐咯~~~,热豆腐咯~~~”有时后面两个音连为一体,听起来便是“热豆fao~~~”母亲连忙挖上一瓢黄豆,再拿着一个大深盘去换豆腐,六两黄豆换一斤豆腐,接着为还未起床的孩子准备早餐。
冬去春来,孩子又长了一岁,春天是充满活力的,走街串巷卖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后面驮着一个特制的笸箩状的大盒子,吆喝声极有韵味,采用京韵“磨剪子来抢菜刀”的腔调,“小鸡老好~好小鸡咯~”婶子大娘们围了一圈,仔细挑拣,买上三十只二十只的小鸡,回家养在稻草编的“砘子”里,小孩子最喜欢跟小鸡玩了,拿着小米,模仿着奶奶唤小鸡的声音,两片嘴唇挤出不太连贯的“不不”声,逗着毛茸茸的小鸡们玩耍。
观察着小鸡一天天长大,注意小公鸡哪一天学会打鸣,期待着自己早一天长大这些叫卖吆喝声,把自己也拉回了童年的记忆。
记忆中一年四季听得最多的吆喝声便是“收酒瓶啦!”
有的收酒瓶的肺活量大,在喊完一声“收酒瓶啦!”
之后还能加上一句“白的一毛一,啤的一毛七啦!”
收破烂的向来不喊“收破烂啦!”
而是喊一串“来了收废铜烂铁破纸壳子的咯~~”同样是收废品,我最喜欢的,却是那些用废品换盘换碗的商贩。
泳,塑料凉鞋被冲走了一只,我把另一只提回了家。母亲说剩一只鞋还有什么用,我说可以拿来换盘换碗啊。
每到农历三、八逢集,集市上的叫卖吆喝声可是此起彼伏,“甜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