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算是半个基督徒,我确实就是在那之后不久开始阅读圣经并且去教堂听布道。
但我始终没有受洗,因为我对教会以及我接触到的那些教徒非常反感,就像我反感佛教一样。
我之前说过我是学美术的,在上个世纪末,我还在大学的时候,就去过很多佛教有关的名胜写生和学习美术史。
从莫高窟到五台山,大半个中国跑下来之后,我觉得我肯定是无法再信仰佛教了。
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宗教到了中国都会变味。
佛教的一切都和金钱挂钩,你的钱越多功德就越大,我不觉得这是那个菩提树下悟道的先哲的意思。
它的教义无疑是好的,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好的,基督教还有一点更好的就是不以钱取人。
去教堂不要钱,领圣经也不要钱,但我认识的那些教徒却总是用恐吓或者威胁或者道德绑架的态度宣传教义,让我难以接受。
我看了很多遍圣经,我确信这不是主的意思。
所以我觉得我只能是半个基督徒,自己看圣经,看忏悔录和上帝之城,领会主的意思,而不会再去听那些歪曲的解释。
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白看。
差不多十年过去,我的很多疑问都得到了解释。
比如说,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圣经上说人生来有原罪,却又能得到救赎。
“你们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两种爱造就了两座城,神爱造就的上帝之城和人爱造就的尘世之城。”
这两种截然相反甚至互相冲突的观点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明白,宗教其实是人性本质的思考,和马克思主义殊途同归。
马克思在和恩格斯的信中说过类似的观点:“人类来自于动物界这件事实决定了人类不可能脱离动物性”,又说“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社会性。”
当我第一次把这两种不同的表达联系到一起的时候,豁然开朗却又觉得非常奇妙。
我的终极疑问已经得到解答,并且能乐观地认识它。
能形成这些思想要感谢那些先哲,感谢主解释了我关于人性的疑问,并指引我救赎的方向。
但是,宗教只能给我坚定的信念,可能赋予了我作品当中最基础和最底层的思想性,但对于创作这一行为本身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我之前说过,我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在《重返乐园》以前还从没写过千字以上的文章。
我的创作只能靠我自己对前人作品的思考和理解来吸取营养。
当然,我的阅读量应该是比较可观的,从金古温梁到三毛琼瑶,从书店里能找到的古典名著到鲁迅,从巴黎圣母院到西顿动物故事集,从基督山伯爵到猎人笔记……
一般来说,我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大部分作品我阅读的次数都没有超过三遍,我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而在所有我读过的书中,红楼梦是最特殊的一部。
我很早就看过这部大部头的名著,大概在初中。
起初自然是似懂非懂,但这本书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就是虽然不懂但看起来也有意思。
到我初步看懂已经是大概十年前,那时候我大概读了十七遍左右。
而到我真正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则是近两年我有了一些创作经验之后的事了。
越是读的多,越是理解,就越叹服这部作品的伟大,以及从中可以寻找到的关于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虽然有话说文无第一,但在我接触到的古今中外全部文学作品当中,红楼梦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第一。
就写作技巧来说,因为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无法做出专业的评论,但有一点就足以让每个写过东西的人都五体投地:在曹雪芹创作的前八十回,仅仅五十万字篇幅当中,就刻画出了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且上到元春这样的皇妃,下到刘姥姥这样的农妇,更有林黛玉这样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标志性部分的形象。
所有人物都有立体性而不脸谱化,复杂得至今还无法完全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