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国策!(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

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

“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

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

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

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由于嬴政得到了李康的记忆,自然是清楚,华夏大地之上,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程。

这是同华夏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

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

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名存实亡。

在后世华夏朝廷,首先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各路置提举学事司,掌管路州县学政。

同时实行三舍制度(上舍、内舍、外舍);划拨学田,保障经费。

教学内容以“经术衍义训导诸生,掌其课式之事,而纠正不为规者。

除了教学内容之外,嬴政认为可以被大秦借鉴,而且他心里清楚,中原大地,自从孔夫子之后,私学开始泛滥。

而根据李康的记忆,嬴政自然是清楚,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