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去?”
“上去再说。”
她在我屁股上来了一巴掌。
为了证明自己没生气,我主动询问老贺跟她聊什么了。
母亲呸一声:“女人家的事儿,你个大老爷们瞎惦记啥?”
片刻,她又小声嘀咕:“你贺老师都分手了,你也不给妈通个气儿。”
虽然知道不应该,我还是忍无可忍地笑了出来。
“你这人真是没一点同情心啊。”母亲瞥了我几眼,脸蛋绷了又绷,终于噗嗤一声趴到了方向盘上。
科技市场在北二环,一来一回将近俩小时。
装了四台机,家用一台,剧团三台。
母亲问我要不要,我赶紧摇头。
她问咋了。
我说用不着。
倒不是真用不着,而是众所周知在大学宿舍里电脑就是时间黑洞。
打发无聊时光理应用些更高明的方法。
期间母亲接了好几个电话,完了说现在外出邀请越来越多,这半个月都十来个了。
“邀请多还不好?”
“人都拿你当戏班子,无非是红白事儿、赶庙会,顶多有俩仨文化节,跟妈的初衷还差得远啊。”
我这才想起正事,遂问评剧学校的合同签了没。
“谈妥了,”母亲笑笑,“过几天在平海有个签约仪式。”
我不由松了口气,却又感到浑身轻飘飘的,什么也抓不住。
而头顶的阳光却生猛有力。
回学校的路上,陈瑶来了个电话。
她问我在哪儿。
我说车上,马上到。
“令堂走了?”
“还没。”
“噢。”
我想说“噢个屁”,她已挂了电话。
母亲问谁啊。
我说陈瑶。
她问咋了。
我说没事。
她白我一眼,好半会儿才哼了一声。
然而刚进大学城,我就看到了陈瑶。
她梳了个高马尾,穿一身白边紫叶连衣裙,仰脸站在路边摊的遮阳伞下。
四点光景,校门口没几个人,光溜溜的柏油路亮得像面镜子。
耀眼的风裹挟着地底的热气,扯得五花八门的塑料袋漫天飞舞。
这一切搞得陈瑶分外古怪。
我只好靠了一声。
母亲和陈瑶的历史性会晤已过去十五分钟,我还是有点紧张。
我是说我比陈瑶还要紧张。
后者已经可以在母亲面前收放自如了。
她吸着雪碧,口齿伶俐地谈着自己的专业,仿佛真的攥了把名曰大数据的针,即刻就可以在你脑门上搞一下。
现场验收,不甜不要钱。
她说的那些名词,那些花花道道,我都闻所未闻,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我实在无话可说,除非老天爷允许我抽根烟。
母亲停好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和陈瑶握手。
她说姑娘真漂亮,陈瑶就红了脸。
当然,也没准是太阳晒红的。
随后我们就找了个冷饮店坐下。
我快速地干掉一罐啤酒后,只好又要了一瓶可乐。
俩女士则慢条斯理,细水长流。
母亲问了问籍贯,又问了问专业。
虽然这些信息我早给她碎片化地呈报过。
关于家人母亲却不去问,不知是出于礼貌还是谨慎。
两瓶雪碧见底后,母亲看了眼外面的太阳,表达了她想请陈瑶吃饭的愿望。
当然,时间上不大对头,于是陈瑶就笑了笑。
她穿着平底凉鞋的脚在桌底下偷偷地踢了我一下。
“这样吧,”母亲看看表,双手并拢握了握,笑容如外面的世界一样明亮,“你俩要没事儿啊,就陪我逛逛古玩市场,完了请你俩吃饭。”
古玩市场其实是个旧货市场,包括各种旧书。
在旧书业务的基础上,经过填充扩张,短短几年间它就成长为周边省市最大的书市。
最关键的是全,多么冷门生僻的东西在这儿你都能找到。
于是就催生了一大批淘书爱好者,没事就瞎转悠。
一如此刻,他们热粥般在身边流淌,令人无比之烦。
母亲说她应邀在平海晚报上开了个专栏,讲一些评剧往事,结果一捋袖子脑袋空空,啥也写不出来。
“能抄点也是好的。”
她挽着陈瑶的胳膊,笑容可掬。
我嘛,自然只有拿包提书的份。
这一逛就将近俩小时,我不得不提醒母亲把握好时间,她说皇上不急太监急。
出来时天已擦黑,母亲轻车熟路地奔往师大南门。
她地精般地说大堤上有家烧烤不错,搞得我跟陈瑶一愣一愣的。
月朗星稀,凉风习习,平海的河水折腾了几百公里后正在我们脚下绵延。
我惬意地打了个酒嗝。
陈瑶则盛开得如一朵温婉的月光花,难得一见。
母亲脱去小西服,扎起头发,说她也想喝一杯。
于是就喝。
这下连陈瑶也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月光茫茫,松软飘忽,笑容皎洁,醇厚似风。
我感到自己几乎要融化在这时代的晚上。
后来母亲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明天回去。
完了手机就到了我手里,先是父亲,又是奶奶,说了些什么我也搞不懂。
然而挂电话时,手一抖进了收件箱,不经意的一瞥让我的心脏快速收缩了一下。
一条收于下午两点四十五的短信:今在平海,可否一叙?
是个131开头的陌生号码。
短信只此一条,来电却有十几个,尚存的最早纪录是4月10号,也就是上次母亲来平阳那天。
搞不好为什么,几乎一瞬间,那个在华联遇到的女人便杀出了脑海。
她圆润的弧度如此刻的夜风般让我的胸腔快速膨胀开来。
母亲在给陈瑶讲剧团中的趣事,两人不时笑得前仰后合。
我放下手机,拿起来,又再次放下。
我仰头干下了半杯扎啤。
月亮黏糊糊地攀在西边的破城墙上,像什么海底生物的脑袋。
陈瑶假天真,恳请母亲来两句。
后者清清嗓子,瞥我一眼,灵巧的的双手水蛇般在月色下浮起:你看它身埋污泥尘不染,正直挺拔欲擎天,耻于群芳争妖艳,只愿馨香远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