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中兴八年(3 / 3)

逆明1644 天涯海跃 2085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整个中兴七年,大明岁入突破一亿四千万两白银,折合银元一百四十亿银元。

其中贡献最多的无疑是商税和海关税,几乎占到七成,由于各种蒸汽动力机械的研发,大明商品价格成倍降低,特别是普通布匹方面,几乎降了近十倍。

丝绸,茶叶和瓷器几乎是被大明垄断,其他两样没有降下去多少,但丝绸虽然降得没有普通布匹降价严重,但也降了三倍多。

而来大明购买丝绸等物的欧洲客商也一年比一年多,为了让国库收入更多的钱,大明无疑不希望丝绸等大明垄断性商品的价格在国外降价太多,因此大明对这些垄断性商品的关税极高。

不管何时,垄断都是最暴利的,价格随便定,有时候一成的成本,确是十倍的价格,大明发展了几千年,文明先进,许多东西都只有大明有,而大明甚少从大明之外购买什么东西,这让大明对外的贸易逆差堪称恐怖。

许多前来的欧洲商人怨言不断,曾多次向大明朝廷抗议,不过大明朝廷都没有理会。

无法,虽然不满,可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依然是他们欧洲各国必不可少的东西,进口到欧洲也能令他们赚不少的钱,终究这些前来的欧洲商人还是要从大明进口大量商品回去的。

由于丝绸是垄断性商品之一,价格昂贵,大明光是从丝绸一项的关税一年下来便超过二十亿银元。

大明国库越发充盈,中兴七年虽然多次用兵,接连攻灭四国,又加上经略蒙古草原等地,但国库的银元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为此,年底的时候朱慈踉又再一次下旨扩充了大明军队的规模,将正规军的数量扩充至三十个军,六十万人,守备军扩充至一百三十万,大明兵强马壮,如此庞大的兵力,加上两大海军舰队,大明盛世尽显,威慑各国</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