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廉颇整顿军队,激励士气,准备与秦军大战之时。邯郸派军使传来情报:南郡两万士卒已经进入河内,要廉颇小心在意。
廉颇估算了一下,南郡二万,加上河东一两万,高都方向可能出现三万以上的秦军,加上泫水方向的秦军,总兵力将达十三五万。自己十万人是不是有些不够呢?他当然知道长平这个小地方其实容纳不下十万人作战。但打仗是要死人的,如果自己一边人死了没有人顶上去,而对方那边可以随时补充,那仗也就没法打了。以白起“人屠”的绰号,一仗死个几万,他连眼皮也不会眨。
更何况,打仗没有万无一失这种事,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弱才是常态。万一对方集中力量打击一点,惟一的应对就是往里面填人,谁填的人多谁赢!
考虑到这一点,廉颇谨慎地向邯郸提出:“彼兵于上党无大害。若一二月间得兵五万,则善之善矣。”
让廉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迎击秦军来犯时,秦军竟然也开始筑垒!王龁先在谷口修筑起一道壁垒,这还好理解,为了保护粮食、辎重等后勤物资,以及伤员、文职、高级官员等重要人物,建立稳定的基地是必须的。但随后王龁的操作就更加奇怪,他把壁垒沿山脊向北延伸,一直修到丹朱岭旁边。这让廉颇大惑不解。难道王龁过来不是夺取上党,而是要把自己困死在上党吗?自己的背后就是邯郸,所有通往邯郸的道路都在自己严密控制之下,自己的后路决不会被切断!最坏的结果,守不住上党,全军撤回邯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王龁的举措看上去更像是保卫河东。但廉颇不相信,白起会胆小到这种程度。深深的阴谋感袭上廉颇的心里。他小心地估算着哪里出现了意料不到的破绽,被白起抓住了……
无事之时,廉颇会来到大帐后面那外高山上,长平的整个战场尽收眼底。他一寸寸地巡视着,估计着白起的行动,始终没有找到可以被白起利用的破绽。
但白起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啊……他会突向哪个方向呢?
更多的消息传来,汉中、南阳也都出现了动员的迹象。四月正是春耕农忙季节,又是青黄不接之时,在这时动员士卒前所未有!
赵王感到极大的压力: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而对方似乎才刚刚起步!廉颇也感到巨大的压力,他觉得自己摸到了王龁不急于进攻而是忙于修筑壁垒的原因:白起要调集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压倒自己!王龁的任务只是建立阵地,为后续援兵的到来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