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过你,侵蚀地曾经是乌托邦的一部分,但当它受到污染数据的侵蚀、被乌托邦视为威胁之后,它本应被安全程序给格式化,就像上面的那座竞技场一样。可不知道为什么,侵蚀地自行断开了和乌托邦世界的连接,就好像板块运动中从大陆边缘剥离而形成的岛屿一般。”</p>
“侵蚀地具有自我意识?是那些废弃基站的管理AI么?”</p>
“没人知道。”少女摇了摇头,“现有的侵蚀地基本都是一百多年前就存在了,距今已经隔了四五代人了……没人知道那个时代具体发生了什么。”</p>
“后来呢?”</p>
“为了躲避乌托邦安全系统的‘追杀’,这些侵蚀地沉入了里世界,将自身藏匿在乌托邦的底层架构之内……这不仅让侵蚀地极难被安全系统定位,同时也可以起到投鼠忌器的作用——一旦底层架构被破坏,乌托邦自身也会随之崩溃。”</p>
“这让我想到一个成语:附骨之疽。”</p>
“没错,侵蚀地就是乌托邦的附骨之疽。”少女认同地点了一下头。</p>
对于侵蚀地选择的藏匿方式,叶柯并不感到陌生——他和小次郎他们的秘密据点也藏在乌托邦的里世界里,不仅是因为在里世界里处理数据更直观、更方便,同样也是因为这里更加安全。</p>
乌托邦的安全系统在外面可以肆无忌惮地格式化一切被认定为是有威胁的程序,但在里世界,它却受到了诸多限制——哪怕叶柯他们在里世界里的据点被发现,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备份,然后再逃之夭夭。</p>
侵蚀地在里世界里游走,就仿佛一座潜行的冰山,而表世界里出现的数据风暴,就是这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p>
“说了这么多,你依旧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叶柯问道,“你是怎么控制侵蚀地的移动的?”</p>
“没法控制,侵蚀地的游走路线是完全随机的,无任何规律可循。我能做的,就只是在它逼近某些有价值的目标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诱导。”少女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