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覆试(2 / 3)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032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我意已决。”</p>

当日王鉷正是预料到这情形,故而坚决不放元结等人,要借李适之案立威。此时堆了满腹怨气,却无话可说,只好恭敬应下。</p>

正此时,有吏员匆匆赶来,禀道:“阿郎,举子们聚集起来了,怕是要闹事了!”</p>

~~</p>

“春闱五子来了!”</p>

国子监,众举子们转头看去,果然见五名男子走出太学馆。</p>

当中一人却不是元结,而是更年轻的薛白。</p>

“诸君肃静,听我等一言。我等既求覆试,可圣人若问原由,诸君能回答吗?”</p>

“科举不公,布衣无一人及第!”</p>

“这不是理由,朝廷要看的是证据。”薛白朗声道:“我老师颜公乃长安县尉,今已找到宫闱泄题的证据。今日便要呈与御史台,请诸君随我等前往,一睹朝廷查清真相的过程,堂堂正正要求覆试!”</p>

他是第一次当众主持此事,却是甫一开口就给出了解决办法。</p>

少了几分热血,多了几分沉稳。</p>

对于众举子们而言,却是闹了许多日之后,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纷纷振奋,扬臂欢呼。</p>

“后面的听到了吗?有证据了,覆试!覆试!”</p>

“已查到证据,覆试在望!”</p>

“我等不必闹事,往御史台一睹结果即可!”</p>

“……”</p>

春闱五子维持着秩序,领着举子们往皇城而去。</p>

一路上,他们高唱着杜甫的新诗。</p>

这诗杜甫早已酝酿了不少句子,原本打算及第之后述志。经此一事,气愤之下写成了一首长诗,起名为《奉呈圣人二十二韵》。</p>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p>

“圣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p>

“……”</p>

诗声琅琅,饱含着众人的愤慨与不满。</p>

他们很多人其实知道自己根本就不能及第,毕竟两三千考生仅有数十名额。但他们要让自己寒窗苦读的心血得到最起码的尊重。</p>

从务本坊往西,行到宽阔的朱雀大街,引得无数长安百姓围观。</p>

于是举子与百姓混在一起沿朱雀大街向北,如海潮翻涌,缓缓涌到了皇城正南面的朱雀门。</p>

城门巍峨,禁卫执戟来拦。</p>

“退!”</p>

“退!尔等要造反不成?!”</p>

春闱五子并肩而出。</p>

薛白道:“我等乃国子监生徒、各州县乡贡,此来非为闹事。”</p>

元结掷地有声,道:“为申张国法而来!”</p>

“退!”</p>

“我们是读书人,不是乱民。”</p>

“退!”</p>

“若将军不肯让我们进,那我们就在这等一个结果。”</p>

禁卫如木头一般执戟,只管不让人群进皇城。</p>

薛白等人也不急,只等着。</p>

太阳躲进云朵中又出来,朱雀门前人越聚越多。</p>

身穿麻衣的举子们像是一片片的雪花涌来,堆如积雪。看热闹的百姓像沙,聚集着,渐有浩瀚之势。</p>

杜五郎一开始很得意,偶然间回头扫了一眼,却被这场面吓到了,于是过去悄悄拉过薛白,小声嘀咕起来。</p>

“我们会不会闹得太大了,不好收场?”</p>

“闹得越大,越不好收场的人是哥奴。”</p>

杜五郎依旧不解,问道:“这般简单,真能让哥奴服软吗?”</p>

“难道他驱使金吾卫打杀我们吗?”</p>

“啊?”</p>

薛白眼神笃定,拍了拍杜五郎的肩。</p>

此时,有一队官员驱马赶来,为首者身穿深红官袍、神情深沉,正是王鉷。</p>

“为何聚于此地?!”</p>

王鉷勒住缰绳,环顾着一众举子,喝道:“何人带头闹事?!”</p>

“我等非为闹事。”元结昂然应道,“为大唐选才之大事而来。”</p>

说话间,王鉷的护卫们已拔出刀来,指向五人。</p>

五人却都毫无惧色,连杜五郎也保持住了气势。</p>

他们彼此心里都很清楚,事情已到了可以妥协的时候。</p>

妥协是权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p>

但愈是到了妥协之时,王鉷的脸色反而愈发严肃,摆出凝重而严正之态。</p>

“胡闹!文章越不如人,闹的越厉害,尔等配为天子门生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