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的目光去看,权、色不过是表相,那么为何会想要它们呢?”</p>
“就像我穿衣服是为了遮蔽身体,绫罗绸缎、粗布麻衣、羽毛、树叶都是一样,那么我为何要穿粗布麻衣呢?”</p>
说到这,李慕玄瞥了眼慧闻方丈,然后道:“佛心亦是此理。”</p>
“慈悲普渡,首先要想明白何为慈悲,何为普渡,以及为什么要普渡众生,然后再以此心去观万事万物。”</p>
“其实说是不择手段。”</p>
“可你们佛门渡人,若是强渡,那还能叫慈悲么?”</p>
“若连慈悲这一点都没做到,又怎么能叫做慈悲普渡呢?因此看似不择手段,无所限制,实则明悟后根本无需限制。”</p>
“用儒家的话来讲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p>
“我心中自有尺度!”</p>
话音落下。</p>
在座众僧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小道士,心中无比震惊!</p>
你管这叫没学过佛法?怎么跟你一比,感觉我们也就多读了几本佛经,还是死记硬背的那种,而你则是彻底领悟了佛法!</p>
不对,应该说是看透了佛法本质!</p>
知道了什么叫做佛法。</p>
眼前这道士。</p>
该不会是佛陀转世吧!</p>
然而,不只是他们。</p>
此刻慧闻方丈,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慕玄。</p>
他原本以为这孩子在第四层。</p>
也就是明悟诸法虚妄,相随心转的境界,一切还是靠本性真我来判断,所以之前才会想着用佛法去点拨这孩子。</p>
看看能否渡入他佛门之内。</p>
让对方认同佛理。</p>
谁知道这孩子已经到了第六层!</p>
不仅明白了本心所求,为何而求,甚至还一通百通,知晓了其他本心!</p>
这么说吧。</p>
第四层就是六祖得法前的样子。</p>
第五层是刚得法的六祖。</p>
而第六层则是六祖在给弟子传法的境界,换而言之,这孩子的性功,已经到了可以开宗立派,传法收徒的境界。</p>
距离真正圆满,只差那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p>
也就是彻底放下心中所执。</p>
做到这一点后,如果是大慈悲心,那就是世人口中的佛陀菩萨。</p>
如果是有点慈悲,但是不多,不渡人只渡己,那便是仙人,如果毫无道德,残害他人无所顾忌,那便是魔。</p>
而显然,这孩子是仙。</p>
非不渡人。</p>
而是不主动去渡人。</p>
同时,这孩子最后那番关于佛门慈悲普渡的话,明显是说给自己听的。</p>
意思很简单,我虽然不懂佛理,但我知道这大概是个什么东西,你要想渡我入门,那就是强渡,坏了自己的本心。</p>
简而言之。</p>
这孩子看透了自己的心思。</p>
并拒绝了佛法。</p>
想到这。</p>
慧闻眼神瞬间复杂起来。</p>
他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性功修为会高到这种地步。</p>
按理来说不应该啊,没有足够的经验、阅历、变故,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感悟?这么一比,就是六祖在这孩子面前,那也得黯然失色。</p>
莫非这些感悟是左若童教他的?</p>
随即,慧闻直接问道:“孩子,这些感悟你从何而来?”</p>
“不瞒方丈。”</p>
李慕玄坦荡的说道:“皆是晚辈心中所悟,自九岁踏入修行路时。”</p>
“晚辈就一直在以本心观照自身,对心中杂念并没有掐灭,而是分析杂念源头,观察自身为何会有这种念头产生。”</p>
“同时,觉得世间如梦幻泡影。”</p>
“一切皆是虚妄。”</p>
“因而有了想要看清自己,看清世上一切事物真相的念头。”</p>
此言一出。</p>
慧闻方丈的眼睛顿时红了。</p>
九岁?!</p>
上上根器尚且还需要有人带入门内。</p>
这孩子简直就是佛陀转世!</p>
妥妥的自悟成仙,心性上哪里需要你左若童操半点心!</p>
特么的,左小儿这辈子积德行善。</p>
福气全用在收徒上了!</p>
这啥运道啊!</p>
老衲怎么就碰不到?!</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