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闻一脸不解之色,劝道:“孩子,你可要想清楚,门户之见要不得。”</p>
“儒释道哪家不是一等一的道理?”</p>
“现成的佛理摆在这,你只要按照‘十二因缘十观’来修行,将来便能以法眼,甚至是佛眼来看清世间万物。”</p>
“以自身道理观之?莫非你觉得自己的道,比佛陀看的更清吗?”</p>
“而且,即便你真达到了慧眼层次。”</p>
“其能力,可否比肩我佛门的天眼通暂且不说,后续的法眼和佛眼呢?你难道还要继续用自身的道理去补全么?”</p>
“再者,你的道理不也是前人道理,学了佛理,佛理便是你的东西。”</p>
“你莫非连这点都看不穿么?”</p>
“方丈说的晚辈都明白。”</p>
李慕玄开口。</p>
他自身对佛理并不排斥,否则也不会特地跑到少林这来。</p>
但姑且算是自己的一点小私心吧,他更想把这个变成逆生三重的配套手段,毕竟自家三一门的底蕴确实太薄了。</p>
他可以学佛理。</p>
但总不能以后三一门的弟子,各个都抱着一本佛经钻研吧?</p>
其次,就跟慧闻方丈说的那样。</p>
学了佛理。</p>
便是自己的东西。</p>
然而,这其中以那家为主就很重要了,显然,李慕玄更想以自身为主。</p>
所以先定个主次,等日后需要补全道理时,再从佛门、道门、儒家,甚至天下各家的学问里面取长补短就好了。</p>
想到这里。</p>
李慕玄抬目看向对方,认真道:“晚辈想要一试。”</p>
“唉”</p>
听到这话,慧闻无奈的摇了摇头。</p>
这孩子还真是惟我独尊。</p>
随即,他也知道劝不住,于是道:“且随你心意吧,若真能悟出,也算你的本事,若是碰壁了,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你随时都可回头,老衲也愿教你。”</p>
“晚辈谢过方丈。”</p>
李慕玄行了个道揖,然后便尝试按慧闻的方法来修炼天眼通。</p>
第一步,开天眼。</p>
闭上双眼,内心清净,使炁勾连泥丸宫,此乃元神寄放所在,然后便是用元神先存想、后感知、再观察周围事物。</p>
就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p>
李慕玄先是从一片黑暗,再到隐约间有一点模糊亮光,渐渐地光芒大盛,最后就像睁开眼睛了一样,周围天地豁然开朗起来。</p>
不过跟肉眼的视角不同。</p>
此时此刻,他以自身为原点,整个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看着周围。</p>
这种感觉很玄妙。</p>
算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p>
“这便是天眼了吧?”</p>
李慕玄如此想着,然后没有耽误,立即开始第二步修行。</p>
“原本需要参悟佛理,观想佛陀,以佛陀目光观察世间,而我派逆生三重,以头为昆仑,以四肢为四海,腹为中土。”</p>
“若是观想的话.”</p>
“昆仑,又名天柱,乃乾阳所在。”</p>
“上承天,下接地,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p>
“既然如此,不妨以自身为天,站在天的角度上去观察万物。”</p>
“那么何为天呢?”</p>
“天,绝非是俯瞰众生,有着自我意志的最高主宰。”</p>
“有道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我若以自身为天。”</p>
“当要平视众生,看清世间运转规律,以自然无为之念对待万事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