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有容乃大(2 / 3)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323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叶安说的话其实并不难理解,只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受到太多的地域约束,他们没有叶安那般的见识,能得以见到更多的制度,自然也无法做到如此鞭辟入里的总结。</p>

许多人在听了叶安的讲学后恍然大悟,而有些学生发问道:“那我河西之地又该如何团结安西之民?”</p>

“这个问题问的好!”</p>

叶安笑着道:“这就是你们的课后作业,下课之后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苦思冥想出解决之法,没有时间限制,写下之后便可交给夫子,我会一一查看,现在下课!”</p>

在大学里叶安极少授课,他不认为自己脑袋中的知识比这个时代的夫子们高强多少,他只是见识的比人家多,懂得面更广而已,但想要精深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时代学者的水平。</p>

但他相信自己这种发散性思维一定能给学生们带来改变,至少在后面听课的夫子们很是满意……</p>

杜夫子在下课后便走了过来,在学生们一一回礼后这才小声对叶安道:“叶侯今日所讲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这些学子们来说恐怕还是有些深奥……就连老夫都觉晦涩难懂了些。”</p>

叶安笑了笑:“并非生涩难懂,只是夫子在固有的制度中待得太久,而现在的河西之制已经打破了许多传统,国朝这两年一直在提改革之事,我河西何尝不是如此?”</p>

老杜微微点头:“改革乃煌煌大势不可逆也,只是不知方向何在,恐入歧途……”</p>

谁知叶安哈哈大笑:“夫子莫要如此,改革非是洪水猛兽,只需因势利导,河西的制度如何改?百姓所需的,有利河西发展的。哪怕一条政策的改变有利于河西,有利于百姓,便是改革啊!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便是,据我所知眼下咱们河西的制度已经有很多地方超越国朝,单就律法而言便强过《宋刑统》不知多少,现在的司法院已经开始研判法条,如何做到“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p>

杜夫子连连点头:“没错,这一点上司法院总是走在最前面,我等还在研究河西之制的方向在何方,反倒是有些本末倒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