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万事俱备(1 / 3)

我是崇祯四皇子 玉召 1276 字 2021-03-0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崇祯十七年,北方多地大旱,很多缺水的地方到了六月份仍旧缺少绿意。

若不是有漳水这条大河,这河流沿岸的芦苇、森林、灌木是绝对不会发芽的。

可即使如此,上年所枯萎的一些芦苇枝叶,树木落叶还是相当的多。

若是在安定年代,这些东西肯定是剩不下的,芦苇茎可以编制草席、当房顶、做凉棚等,树叶枯木也必是被百姓砍去做了木柴。

可这么几年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带来的一个好处,竟是环境的压力大大减少了很多,什么芦苇、森林少有人砍伐了。

朱慈炤是穿越者,从小便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构架之中,虽然接受了原主的记忆,可是这位显然比自己过得日子要更加高档,记忆中,宫殿见到不少,荒野却是少有;园林见到不少,原始森林却没见过。

所以当你身处这种到处都是野蛮粗暴而又自然正常的环境中后,面对黑漆漆、无边无际的森林荒野,除了满心的激动,还应当有那么一丝害怕。

应当敬畏自然。

“可惜我们人太多了,动静太大,要不然末将道是可以射杀几只野味,供尊上品尝!”

林中,周民手上拿着弓箭,在测试着弓箭的距离。

他们已经定下火攻的方案,挖了数道火沟,用动物的油脂浸泡树枝芦苇铺盖其上,只等敌人一来,便用火箭触发。

而作为军中力气最大的周民,自然毫无意外的被安排了这个任务。

“嗖!”

一声破空之声,复合弓的弓弦震动传来,弓箭已是飞出几百步。

连续试射几次,朱慈炤大概定下了触发的距离。

一旁的张升等军中将领见周民次次都能射出两百步的距离,不由都齐声叫好。

对于周民的神力,朱慈炤当然也不会吝啬赞美之词。

“这些油脂只怕作用不是甚佳,要是有石油就好了,那东西一旦被点燃,扑都扑不灭!”

周民朝众人抱拳相谢,谦虚了一番,却也朝朱慈炤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没错,周民说的正是“石油”二字,石油在北宋时期被沈括正式命名,宋元时期多以猛火油称呼,可是明朝以来,石油二字已是广为流传。

甚至前两年刚刚去世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这样写道:“石油气味和雄硫同,故杀虫治疮。”

没错李老先生认为石油可以杀虫治疮。

周民这般一提,朱慈炤忽然想起此地北方的任丘便是产石油的宝地,并且在后世,这个地方可是年产量达一千万吨的猛男。

乃是当之无愧的战略要地!